預制菜,還沒能講好無人零售故事。
“掃碼開柜,支付貨款,取走菜品”。這一幕,正在國內各大商圈、寫字樓、社區上演。
商家們正試圖讓消費者買預制菜像買飲料一樣方便,預制菜自動售貨機也由此開始頻繁出現。但尷尬的是,當預制菜離消費者越來越近,大家對于預制菜的消費意愿卻并未如預期一樣水漲船高。
預制菜的火熱也推動了與其相關的一些領域的發展。
2022年,多家預制菜企業涌入了無人零售賽道。比如食品加工企業得利斯與大數據服務商浪潮合作推出預制菜自動售賣機,樂肴居的飯團、米漢堡,廣州酒家的包點系列產品也嘗試用無人售賣機來進行售賣。
采用“無人便利店+24小時無人零售貨柜”發展模式售賣預制菜的“菜方便”,也在這一年正式成立。
但進入2023年,預制菜自動售賣機似乎開始降溫。眼下,主打無人零售渠道的預制菜品牌菜方便就陷入了窘境。
據了解,菜方便將無人貨柜投放到各大社區,貨柜內陳列著各種預制菜產品,消費者可線下自提。2022年的7月和10月,菜方便分別完成了天使輪融資和股權融資,引發市場關注。
根據“菜方便無人貨柜便利店”公眾號去年8月的一篇推文,2022年8月時,菜方便在全國連鎖開店規模已超200+。
但風光的日子似乎并不長久。
△圖片來源:企查查
企查查信息顯示,菜方便品牌所屬企業為深圳菜方便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旗下擁有武漢菜方便科技有限公司這一子公司,而武漢菜方便科技有限公司又分別持有深圳菜方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深圳菜方便智能設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其中,武漢菜方便科技有限公司關聯了小程序“菜方便APP”,深圳菜方便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則關聯了小程序“菜方便預制菜”。
△圖片來源:菜方便APP小程序截圖
“菜方便APP”小程序顯示,眼下,該小程序只能查詢到佛山一家門店信息。不過,佛山地區雖然顯示還有一家門店,但預制菜洞察在下午登陸其小程序時,發現該店標注了“門店打烊”字樣,而該門店的營業時間明明標注著10:30到21:30。
另外,“菜方便預制菜”小程序上也僅能查詢到深圳的十余家門店信息,支持線上下單、上門自提。
預制菜洞察以意向加盟商的身份從菜方便一位工作人員了解到,今年菜方便項目已對外停止了招商合作。其還解釋稱,預制菜做C端的條件不太成熟。
菜方便并非個例。另一家主打無人零售模式的預制菜企業“北京暖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暖店”),今年也陷入了經營窘境。
相比陸續關店的菜方便,暖店的處境似乎更為艱難。
預制菜洞察注意到,抖音平臺上,在暖店相關視頻的評論區內,有不少加盟商正在聲討:“加盟的時候講得好聽,錢已轉,電話不接了,有跟我一樣上當的嗎? ”“一兩個月不發貨,不配運營,輔助操作,退出的時候,電話都不接了”……
坊間還流傳了不少關于暖店卷款跑路、加盟商維權無門的傳聞。
企查查信息也顯示,暖店背后的企業北京暖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法人馮柯銘都卷入了司法風險。
今年4月,北京暖店科技有限公司被北京市密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原因是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目前,該企業及企業法人均被限制高消費。
與暖店類似,卷入風波的,還有重慶一家主打無人零售模式的預制菜品牌——初壹食午。
據了解,初壹食午主要通過無人售賣柜來銷售預制菜。發力預制菜不久,初壹食午就對外開放加盟。2022年,網絡平臺上,開始出現初壹食午失聯跑路的信息。
如今,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加盟商的追討。“別加盟,一萬塊錢的柜子,加盟后要十幾萬,就是一個大坑”“交完錢,聯系不上公司了”“官司打贏了也拿不到錢”……
拆解初壹食午的股權結構后發現,該品牌背后的企業為重慶初壹食午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初壹食午”,該公司曾卷入多起特許經營合同糾紛)。
△圖片來源:企查查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曾擔任重慶初壹食午執行董事兼經理的劉小明與暖店的實控人馮柯銘,又分別是另一家企業重慶初壹云火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該企業已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的實控人和監事。
初壹食午與北京暖店是否存在利益關系,還不可知。但可以確認的是,多個無人零售模式預制菜品牌正在面臨增長與輿論的雙重困境。
無人零售,或許還不是時候
從上述案例來看, 預制菜無人零售模式雖然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但目前似乎還是一門難啃的生意,難以真正跑通,為什么會這樣?
預制菜洞察結合多位行業人士的觀點,綜合分析認為,主要原因還在于消費需求有限、習慣有待養成。在整個預制菜消費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的情形下,貿然進軍線下零售就是一場賭博,更何況是無人零售。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啟承資本創始合伙人張鑫釗曾表示,線下是離消費者更近的高效創新場域。線下在用戶教育和用戶反饋收集上更為直接。擁有這些信息,有助于預制菜企業開發出適合國內消費者的產品。不過,他也認為,線下渠道還存在瓶頸。
在其看來,線下貨架有限,覆蓋的是周邊一定數量的人群,需求密度是支撐產品上架的關鍵。“現階段,預制菜做市場滲透需要持續做消費者教育,這中間會有比較困難的爬坡期去培養動銷,需要預制菜公司和渠道共同去投入。”
誠然,受限于銷售半徑,線下只能做本地人的生意,客群數量有限。需求量不足,想要支撐起一家門店、一臺售貨機的正常運轉,就會出現較大難題。
在社交平臺上隨手翻翻,也可以看到,不少網友吐槽自己小區里的預制菜自動售賣機生意慘淡。
“我們小區曾經有過預制菜自動售賣機,放了幾個月也沒賣出去多少,后來撐不下去就撤了”“我家小區也有預制菜自動售賣機,根本沒人買,連看都沒人看”……
△圖片來源:Midjourney
更重要的是,如今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還較為模糊。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企業都需要持續進行產品營銷,并對消費者進行教育,才能更好地促進交易。而消費習慣的養成和改變,并非易事。
來自南京的消費者菲菲在接受預制菜洞察采訪時就表示,自己過去不愿意購買預制菜,現在依然不愿意消費預制菜。
菲菲稱,早在2016年,預制菜還沒大火之前,自己的小區就已經有人嘗試通過自動售賣機售賣冷藏的蔬菜、調理肉類菜品,但更終運營不到一年就撤柜了。
“那個時候,剛畢業參加工作,經濟上還比較拮據,通常會用生鮮電商送貨到家或是去附近的菜市場購買食材原料,到家后自己做飯,物美價廉。現在多年過去了,對于一份幾十甚至上百塊的預制菜,不會再顧慮其價格,但還是不喜歡這種添加太多調料的食物和腌制過的肉。”菲菲說道。
“用戶教育的過程,需要付出不少的時間成本。且目前來看,無人零售的自助貨柜大都分布于社區,與社區周邊的便利店、餐飲店、商場等相比,自助貨柜的產品品類明顯不夠豐富,性價比也不夠高,很難贏得用戶的長期關注。”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直言,預制菜自助售貨模式還存在一些明顯短板,想要在這個賽道上高速跑起來,恐怕還需要一些時日。